佐尔格暴露后,中西功不顾劝阻冒死回国,潘汉年却说:他做得对

  • 首页
  • 博盈APP下载介绍
  • 产品展示
  • 新闻动态
  • 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博盈APP下载 > 新闻动态 > 佐尔格暴露后,中西功不顾劝阻冒死回国,潘汉年却说:他做得对
    佐尔格暴露后,中西功不顾劝阻冒死回国,潘汉年却说:他做得对
    发布日期:2025-04-13 10:13    点击次数:168

    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遇了德国的突然进攻。当时身处上海的中西功听闻这一消息后,内心受到极大震撼。

    身为一名国际特工,我为何未能提前获取相关讯息?

    面对情报获取的困境,中西功内心充满自责,同时也不禁对东京的尾崎秀实和佐尔格心生不满。身在中国,他无法获取这份机密文件尚可理解,但已深入日本权力核心的尾崎秀实为何也未能得手?连佐尔格也未能获取情报吗?

    佐尔格同样对中西功提出的疑问感到困惑。

    从1939年4月9日佐尔格察觉到德国计划进攻苏联起,至1941年6月15日,他先后向苏联提供了八次关键情报,然而这些信息均未得到回应。

    佐尔格未曾获悉,他的苏联上司别尔津——那位苏军情报部门的首脑——已于1938年因被指控为外国间谍而遭处决。斯大林更是直言,除德国共产党领导人外,他对所有德国人都持怀疑态度。

    作为一名德国籍的外国人,佐尔格提交的情报遭到了完全的质疑和否定。

    身处日本的佐尔格对这些情况毫不知情。

    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中西功和佐尔格无暇深入分析既成事实,而是将注意力迅速转向了日本。

    德国对苏联的入侵促使苏联改变中立态度,这对中国抗日战争产生了积极影响。尽管来自外部的物资援助有所缩减,但中国因此赢得了一个可靠的战略伙伴,全球反法西斯联盟的规模也随之扩大。

    面对全球局势,美国政府正面临重大抉择:究竟是维持现有的中立立场,还是选择加入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这一决策将对二战局势产生深远影响。

    日本的决定将直接影响美国的立场。

    日本若向南太平洋扩张,必将引发与美国的军事冲突,这势必促使美国参与全球反轴心国的阵营。

    倘若日本向西北利亚进军,依据美国历来的行事风格,极有可能维持中立立场,同时向日本大量出售军用物资以牟取暴利。

    倘若如此,中国在失去苏联支持的同时也将丧失美国援助,这不仅削弱了全球反法西斯阵营的力量,更可能导致国共两党抗日统一战线的瓦解。

    针对日本北进战略的潜在影响,一位伟人曾作出预言,将其形容为"东方大黑暗"。

    驻东京的佐尔格在搜集日本情报方面展现出极高的准确性。

    1941年9月中旬,尾崎秀实成功获取了日本首相官邸的机密文件,该情报显示日本政府已制定计划,将于10月底对英国、美国及荷兰实施军事打击。

    根据获取的情报,佐尔格推断日本海军将向南太平洋发动攻势,而陆军则不会向西伯利亚发起进攻。

    作为资深情报专家,佐尔格在获取信息后并未匆忙传递,而是谨慎地寻求更多证据以核实其准确性。

    1941年10月18日,莫斯科方面收到佐尔格发送的重要情报。基于确凿证据,他明确指出日本即将对美英两国发动进攻,同时确认苏联面临的军事威胁已解除。

    此外,这份情报还附带了佐尔格提供的四项佐证:

    日本的海军获得了大部分的石油供应,而陆军则分配较少。

    日本关东军的部队动向显示,其并未出现向北部区域推进的态势。

    日本国内正大规模储备各类生活必需品,包括冰箱、雨具、防水鞋、防蚊用品及清凉药品等。

    日军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征调民船。

    意外的是,情报送出仅数小时,佐尔格便遭到逮捕。

    从那时起,中西功便与尾崎秀实失去了所有联系。

    紧急关头,中西功迫切期待尾崎秀实提供关键信息以证实自己的推测,然而对方却意外失联,这令他不由得担忧是否发生了意外。

    即便尾崎秀实不再担任日本新内阁的关键职务,也不至于彻底淡出公众视野。

    当中西功正打算向尾崎秀实发送电报时,一份来自东京的明码电报意外到达,内容简短:向西去。署名是白川次郎。

    中西功在收到电报后倍感震惊。

    中西功与尾崎秀实预先约定了一套秘密通信代码,以"旅游"作为危险信号。此次东京来电中提到的"向西去",实际上是尾崎秀实向中西功发出的预警,暗示其应前往延安根据地。白川次郎这一笔名是中西功早年的化名,仅他们二人知晓。

    中西功恍然大悟,显然是尾崎秀实在东京遭遇了不测,而唯一可能危及尾崎秀实的就是佐尔格事件。尾崎秀实让他“向西去”的指示,正是明确地向他传递了一个信息:自己已经卷入了佐尔格案。

    凭借持有的日军特别通行证,中西功能够毫不费力地穿越日军封锁线,随时可以安全撤离。

    他的离职引发了职位空缺问题,谁将接手这份职责?

    尽管佐尔格传递了日本将南进而非北进的信息,但这一消息仍需多源情报的相互印证。

    一旦我离职,继任者将不得不从头做起,这势必造成时间延误,而日方此刻正全力以赴地推进相关工作。

    鉴于东京局势尚未明朗,日本的真实战略意图也难以揣测,当前的最佳策略并非"西进",而是应当"东返"日本。届时,所有疑问都将迎刃而解。

    选择东行意味着要承担极高的危险性,倘若尾崎秀实等人供出他的身份,返回东京无异于自陷罗网。

    尽管中西功坚信尾崎秀实不会泄露他的身份,但意外情况仍可能发生。

    当中西功正为应对方案绞尽脑汁之际,郑文道已将这一信息层层上报。消息先由郑文道传递给吴成方,随后吴成方将其转达给潘汉年。

    通常,情报人员会选择撤离以确保自身安全。

    此次情报任务异常关键,不仅涉及判断日军南进意图,更需要精确掌握其开战时间和兵力部署。在尾崎秀实被捕后,中西功成为唯一能够准确获取日军动向的人选。

    尽管中西功明确表达了"东归"的意向,身为上级的郑文道深知肩负着保护下属安全的重任。面对这一情况,郑文道进行了多次劝解,然而中西功返回日本的决心始终未曾动摇。

    潘汉民彻夜未眠,反复权衡着中西功的去向:究竟该安排他西行还是东进?

    次日,吴成方接到潘汉年的明确指令:中西功的正确选择是向东行进,而非向西。

    尽管返回日本对中西功而言无异于自投罗网,但摸清日方的实际意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这一任务的重要性远高于情报人员自身的安全考量。

    郑文道内心其实并不愿意中西功此刻返回日本。然而,当他传达了潘汉年要求中西功"向东去"的指令后,中西功表现得异常镇定,表示这正符合他的想法。

    关键在于,他所承担的角色是无可替代的。

    抵达东京后,中西功迅速联系了三位旧友,然而电话要么无人应答,要么被陌生人接听。唯一一次接通时,对方家属告知他需要前往警视厅寻人。

    中西功察觉到,这三名人员均遭遇了意外。

    既然三位同伴都遭遇了意外,我只能独自面对这场挑战了。

    中西功前往一家军需被服厂获取信息,发现该厂的生产线已从棉衣完全转向短裤。这一转变显然表明,此类军服专为东南亚热带战场的作战需求而设计。

    在一家酒馆里,中西功偶然听到商人们谈论着跟随军队南下发财的机会。

    "向东去"战略的优势显而易见,日本本土充斥着大量现成情报,无需深入剖析,凭借直接观察即可得出明确结论。

    日本海军的南下意图显而易见,若其行动得到陆军的支持与配合,那么日本的南进战略将势在必行。

    中西功再次前往日本陆军部探听情报,那里有他的老友佐藤在报道部工作。

    中西功向旁人打听佐藤的去向,猜测他可能前往北方进行"关特演"的采访报道。

    得到的回应却完全相反:“他这次被派往东南亚执行任务。”

    尽管诸多迹象显示日军可能采取南进策略,中西功依然保持高度警惕。考虑到日本海军与陆军长期存在矛盾,若在关键决策时刻陆军执意与海军对抗,南进计划未必能顺利实施。

    《朝日新闻》10月26日刊登的一则新闻引起了中西功的注意。

    伊势神宫迎来了首相与海军大臣的到访。

    中西功此刻完全明白了。

    日本陆海军在战略部署上形成了统一意见,这是唯一合理的推断。

    综合分析日本国内局势的发展趋势,其战略重心明显指向南方地区。

    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倘若"关特演"实为以演习为幌子的北进计划,那么他在日本目睹的所有现象都可能是为隐藏真实意图而精心设计的障眼法。

    中西功行事缜密,在确认日本将采取南下策略后,仍坚持进行反向验证。为此,他不仅需要搜集日本南下的佐证,还必须寻找日本不会北上的相关依据。

    据此前获得的情报显示,"关特演"的核心任务在于提升两栖作战能力。然而,向北推进需穿越蒙古草原,这一区域并不涉及两栖作战。但考虑到强渡黑龙江的实际情况,两栖作战技能是否真的毫无用武之地?

    日本本土持续向海外增派兵力,这些部队均明确表示将前往"满洲"地区。

    关东军当时已集结50多万兵力。根据日军与苏军交战的历史经验,发动对苏进攻至少需要75万部队。恰巧日本本土也调派了20余万士兵,与关东军原有兵力相加正好达到这一数字,这种精准的兵力配置绝非偶然。

    中西功从老友佐藤处获悉,原本计划调往"满洲"的部队并未前往,而是在濑户内海完成集结,计划向台湾周边区域移动,此举主要基于该地区与东南亚的地理邻近性。

    中西功恍然大悟,关东军策划的"关特演"实为"明攻北方,暗指南方"的战略部署。

    中西功此刻确信,日本向南扩张的战略方针已然确立。

    中西功认为这份情报存在明显缺陷,尽管日军南下的战略部署已经明确,但具体的行动时间仍未能准确掌握。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第二份警示信息被中西功接收到,明确指示他"向西撤离"。

    中西功无法确认此人的真实身份。

    中西功做出了一个重大抉择,将行动方向转向西方。然而,他的目的地并非延安革命根据地,而是重返上海滩。他确信,在这座东方大都市中,能够获取至关重要的情报信息。

    上海在可中西功离沪后的第三天突遭大规模搜捕行动,军统上海站遭到彻底摧毁,陈恭澍区长被当场抓获,致使军统方面蒙受重大损失。

    11月4日,大连地区发生大规模搜捕行动,日本宪兵拘捕了超过50名"满铁"成员。这些被捕者中,中西功的同窗与战友占据了多数。

    中西功表现得异常镇定,他清楚上海与大连强化反谍工作的原因:这是战争爆发前的预警信号,日军正试图掩盖其真实意图。

    随着战事迫在眉睫,中西功意识到自己的身份迟早会被识破。在这关键时刻,他抓紧时间翻阅了此前在东京期间未能及时处理的文件,并从中发现了重要线索。

    《帝国作战纲要》第三条详细规定了南方战区的军事部署:泰国将由饭田祥二郎指挥的三个师团负责进攻;马来亚的作战任务则交给了今村均中将统率的三个师团;本间雅晴中将率领四个师团向菲律宾发起攻势;而香港地区则由寺内寿一大将的两个师团承担进攻任务。

    这张军事布防图进一步证实了日本向南推进的作战计划。

    通过11月6日获取的《编内参考》文件,中西功了解到美日谈判的最终期限被设定在当月30日。

    日本是否计划于11月末启动南进政策?

    西里龙夫,作为中西功的战友兼同窗,随后向其传递了一份秘密情报,这份情报再次确认了日本实施南下战略的具体日期。

    为防范苏联,关东军保留20万兵力驻守,剩余部队悉数向南转移。

    日本海军的作战舰队于11月底从择捉岛南冠湾出发,向东南方向航行。该海域被选定为舰队的集结待命区域。

    中西功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他的预测得到了证实:日本将在11月末实施南下战略。

    仅仅确定11月后发动攻势是不够的。若只有模糊的时间框架,军队不仅要提早进入备战状态,还会因长期待命而士气低落。因此,必须明确具体的进攻日期。

    中西功分析后得出结论,这一事件发生在1941年12月7日。

    中西功得出这一结论基于两方面考量:

    日本在突袭战术上颇具优势,往往选择美军休假或周日作为最佳进攻时机。

    日本海军舰队的航行时间和速度表明,若从北部海域出发并绕行南下,11月后的三个周日中,12月1日抵达过早,14日则过晚,7日最为合适。

    1941年12月7日,日军对太平洋区域多个目标发动了突袭,由此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

    中西功紧绷的神经终于得以放松,他先前传递的战事警报被证实准确无误。

    #图文打卡计划#